近日,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成果发布会上,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正式发布《北斗产业发展蓝皮书(2025)》。
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发展,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现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,服务范围遍及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蓝皮书显示,2024年,我国北斗产业总体产值达5758亿元,同比增长7.39%,发展势态平稳向好。
预测未来三年,北斗应用的年均增量将达到约4亿台的规模,年增长率逐步达到3%以上。其中,大众消费市场在增量市场中承担核心角色,占比将超过8成。到2028年底,我国新增支持北斗的终端及设备总量将突破4亿台套,其中智能手机与可穿戴设备将成为北斗应用的最大市场,合计占比将超过86%。
如今,北斗功能已经融入各行各业。在智能手机、车载导航、共享出行等大众消费领域,北斗定位功能已成为标配。
以智能手机为例,2024年,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为2.94亿部,其中约2.88亿部具备北斗定位功能,普及率高达98%;穿戴设备市场增量同样不容小觑,蓝皮书预测,2028年全国支持北斗的可穿戴设备年出货量将增长到4795万台,北斗安装率将逐步增长至74%以上。
在共享出行领域,全国近2000万辆共享单车(含共享电动自行车)的北斗功能配备率已接近100%,实现了车辆精准管理和高效调配。
在交通运输领域,累计安装应用各类北斗终端超过3000万台套,包含了营运车辆、船舶、轨道交通、通用航空器等,有效提升运输安全管理水平。
在未来,北斗应用将持续渗入更多产业,催生更多创新应用场景。“北斗系统是国家重要的时空基础设施,已成为推动数字经济、智能社会建设的关键支撑。”湖南先进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广富说。
据蓝皮书显示,目前北斗产业链条完整,涵盖上游的芯片、模块、天线等基础元器件,中游的终端设备和系统集成,以及下游的运营服务。从业人员近百万,企事业单位数量约2万家,呈现出蓬勃的创新活力。
目前,北斗提供的米级定位服务已实现城乡全域覆盖,作为链接上游基础部件与下游应用的关键桥梁,市场对于中游终端设备生产商的产品研发要求不断提升。
● 技术层面:厂商需持续提升模组产品的定位精度、功耗表现及抗干扰能力,满足各类高要求应用场景。
● 功能集成度与成本:推动产品向小型化、低成本化发展,以满足海量物联网终端尤其是大众消费级应用的需求。
现今活跃的定位器厂商中,沃达孚科技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深圳市专精特新企业,已形成了完整的北斗定位产品体系,构建了包含80+专利、200+项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。其北斗定位模块已广泛应用于车辆监控、智能交通、智慧农业、人员安全管理等多个物联网领域,助力客户实现精准、可靠的定位功能。
面对北斗产业展现出的强大发展活力潜力,沃达孚科技也将紧随政策,持续优化提升产品性能,将产品应用到更多领域,服务大众生活。
© Copyright © 2024 VODOFO. All Rights Reserved.
粤ICP备09213828号